close

小兒厭食的中醫治療 呂崇金

本文由洛克中醫師 呂崇金 整理

※ 嬰兒的厭食

如果是七八個月的嬰兒,有所謂的厭奶期,也會有食慾不振的情況,

如果媽媽是第一胎的話,通常會很緊張,臨床上我們要注意幾點:

一、觀察小朋友是不是病了,感冒咽痛、長牙齒、腸胃炎、脹氣、便秘...,

當然要先解除疾病,自然恢復正常食慾,不用猛開促進食慾的藥。



二、是不是換奶粉或是換奶瓶、奶嘴

小孩子會換先適應一陣子,不用太緊張,換新奶嘴記得洞口要剪開

一點。



三、如果只是幾餐少吃點,生長曲線,發育都正常,

父母倒是不用太在意,或許換奶粉,別種口味的麥粉就正常了。

經常變換各種副食品,也可以增加食慾。

四、媽媽的責任—小朋友的偏食是媽媽的責任

門診上我曾遇到媽媽帶滿週歲的baby來,要求治療皮膚乾燥脫皮便秘,

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個小baby,只喝母奶,不可喝牛奶或其他副食品,

包括飲水、果汁,當我指出這小baby不能只喝母奶,媽媽竟然相當不高興,

好像我這個中醫師不懂,強調長時間喝母奶可以提高免疫、減少過敏,

我一再解釋當小朋友出現症狀,已經表示身體不正常了,只喝母奶不喝水

當然會皮膚乾燥便秘,除非改變飲食習慣,否則吃藥根本無效,更何況

連水都不喝豈會吃藥?



※ 小朋友厭食

厭食是指小兒較長時期,食慾不振,食量減少,甚則厭惡進食的脾

胃病証。是當前小兒常見的病証之一。多見於 1 ~ 6 歲兒童。



有些研究認為,小兒厭食與體內鋅等微量元素的缺乏有關,但是有的有效有的沒效

。中醫中藥治療本病具有較大優勢,一方面

不少中藥本身即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另一方面中醫中藥能調整脾胃功能,促進

消化吸收。實踐証明,運用中醫中藥治療本病,不但能改善厭食症狀,而且可提

高鋅的含量。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功能失調,就會影響水榖的受納和運

化,而造成厭食。



※ 小兒厭食症的診斷, 應注意以下幾點:

1. 食欲減退,厭食症狀持續 2 個月以上,食量明顯減少。

2. 排除其他疾病如慢性腹瀉、結核病、肝炎、腎炎等慢性疾病引起的食欲低下;

3. 還要注意與積滯、夏天氣候炎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加以鑒別。



※ 治療辨證分型:



1 .脾胃鬱困証 

此為實証,以食欲減退,食量減少,甚則厭惡進食為主症。

此類患兒雖長期食少厭食,但虛象不明顯,僅表現為面色不華,輕度消瘦。若因

脾胃久困,內生濕濁者,可見面黃不華,胸院痞悶,泛惡嘔吐,大使溏薄,肢重

懶倦,甚或嗜睡困乏,舌苔厚膩,脈象濡緩;若因飲食失節,厚味內滯,傷及脾

胃,則見面色黃滯而晦,腹脹腹痛,食後泛惡暖氣,大便夾雜不消化食物殘渣,

舌苔厚膩,脈象滑實;濕滯與食滯均可化熱,尤以食滯化熱為多,表現為口臭便

結,大便穢臭,睡眠不宁,睡中磨牙,口乾唇紅,煩躁性急,手足心熱,舌苔黃

膩,舌質轉紅等症。



2.脾胃氣虛証 

多見於先天不足、素體虛弱的兒童,或因病後(如腹瀉等)失調,脾胃虛弱

者;也可由長期厭食,脾胃久困,濕滯傷脾所致、症見面色蒼自下華,唇色淡白

,精神不振,不思飲食,易汗易感,大使清薄或不消化,舌淡苔薄,或者體胖嫩

淡紅,脈象細弱。



3.胃陰不足証 

可見於素體陰虧;或熱病傷陰,朱於調理的患兒;也可見於長期厭食,脾胃

久困,鬱滯化熱者。症見消瘦面黃,皮膚干燥,口干心煩,食欲低下,大使干結

,小便短黃,手心熱,或面泛紅,舌紅少津,苔少或花剝無苔,脈象細數。



※ 論治要點



治療原則以運脾開胃為主,結合証情佐以化濕理氣、消食導覦健脾益氣、益

胃養陰小以運為健,脾運健行則胃納得開,飲食自香。運脾療法對於厭食症十分

重要,要達到運脾,必須消除導致脾胃鬱困的病理因素,如脾濕、食滯、氣鬱、

鬱熱等;若有虛象,應根據病情予以健脾、養胃、益氣、育陰。又由於脾胃為相

輔相成、相反相佐的兩個臟腑,如脾喜燥惡濕,胃喜潤惡燥,脾主升清,胃主降

濁,因此,化濕不可過於香燥,清熱不可過於寒涼,行氣不可過於竄烈,健啤不

宜羹補,養陰不宜滋膩。治療厭食貴在調理脾胃,而用藥之道貴在中和。



1 .脾胃鬱困証 治以運脾開胃。濕濁困脾者,佐以化濕行氣,可用五加減正

氣散,適加神曲、麥芽、砂仁、寇仁等。若為食滯困脾者,佐以消食導滯,可用

曲麥枳朮丸,適加擯榔、香附、萊菔子之類。



以上二方,雖一為針對濕困,一為針對食滯,實則食滯可致濕停,濕困不運

可致食滯,互相轉化,既是造成脾胃鬱困的原因,又是脾胃鬱困的病理狀態。不

過在治療時,宜分辨濕困重還是食滯甚,區別用藥,濕重則重用芳香化濕,食滯

甚則重用消食導滯忌然而,脾胃鬱困導致脾失健運的厭食症,發病緩漸,濕困、

食滯的病理不似急性病症的濕邪、傷食之形實病重,故在用藥上宜輕靈轉運,調

理為主。不可攻伐太甚,以免損傷脾胃正氣。



若脾胃鬱困,日久化熱,導致鬱熱內蘊,証如前述,可在上述方中加胡黃連

、黃連、連翹、梔子、青黛之類清泄鬱熱;若熱結胃腑,大便不通,或大便於結

臭穢,適加蘆薈、大黃、鬱李仁之類通便泄熱;若熱鬱內擾肝經,而見睡中夢噫

,性情急躁,易怒好動,可加夏枯草、龍膽草、石決明之類清肝平肝;若熱久傷

陰,表現為兼見胃陰不足之証,可加益胃養陰之品,參見胃陰不足証。



2 .脾胃氣虛証 治宜健脾開胃。方用異功散加霍香、砂仁。若氣虛甚,可用

紅參或西洋參。此証脾胃氣虛,雖以健脾益氣為主,但不可壅補,因其主症為厭

食,仍以開胃為先,宜健脾醒脾,使脾胃得以運轉。



異功散之所以有異功,就在於在四君中加陳皮一味疏理氣機,此方再加藿香

、砂仁芳香醒悅脾胃,以期開胃進食。



也可以蒼朮代白朮,或蒼、白朮同用。蒼朮一藥,運脾力強,現代研究發現

蒼朮含鋅量冠諸中藥之首,是治療厭食的一味要藥。據著名中醫兒科學家江育仁

教授經驗,在未出現明顯陰虛証候之前,均可大膽應用,值得借鑒。同時可適加

生穀麥芽養胃氣,穀麥芽炒用消食,生用養胃,對脾胃氣、陰虛弱之証的厭食均

可應用。



若汗多,加牡蠣、黃耆、浮小麥固表止汗。參、耆為益氣要藥,非氣虛者不

用或少用,因參耆甘味厚膩,有窒滯之弊,用之

不當,或用之過量,不但不能健脾,反有礙胃,應予注意。不可一見脾虛就

用參耆。若大便溶稀,日三四次,可加炮薑、益智仁、煨訶子。



3 .胃陰不足証 治宜養陰開胃。方用養胃增液湯(經驗方:石斛、烏梅、北

沙參、玉竹、白芍、甘草)加生山楂、生谷麥芽。此証胃陰不足,重在養陰,宜

酸甘化陰。酸甘之品又能開胃,烏梅、山楂生用,開胃消食,還可加木瓜。若氣

陰兩虛,可用生脈散加健脾開胃之品,常用藥物如:太子參(或西洋參)、麥

冬、五味子、木瓜、茯苓、生榖麥芽、甘草、烏梅、陳皮。



小兒厭食症,由於病程長,常虛實夾雜,應根據上述慮實見証的偏勝,辨証

用藥。但無論何証,總不忘開胃配脾,處方不可呆滯滋膩,不可峻補,也不可峻

攻。消食之品如補曲、麥芽、山楂、谷芽、雞內金之類,較為常用,但不可濫用

,實証宜之,虛証則宜慎。另外,在治療厭食時,取效之後還應堅持用藥一段時

間,以鞏固療效。





一般父母愛兒心切,往往要求醫師開「開脾藥」,如果遇上不肖商人,

立刻推薦一堆補藥,強調不僅可以開脾助食,又可以增強免疫,其實看了以上的

證型分析,應該可以知道,每個小朋友情況不同,弄錯了,只是會越補越大洞。



總歸一句話,兒童會不會偏食是媽媽的責任,除非是真的先天體質特異,

或是對某種食物過敏,否則因為過度寵愛兒童,順應偏食習慣,

只喜歡炸雞麥當勞,冰淇淋可樂,

愛他必然害了他,我還遇過家長要求我開藥治療:

「我的小朋友不喜歡吃魚!麻煩你開藥治療!」

這太抬舉我了吧!! 有真的不知道有什麼要吃了會喜歡吃魚的?

是「過貓」嗎 ?





※ 簡便方

蒼朮、雞內金、陳皮各等分為末, 3 歲以下每服 1g, 3 歲以上服用 1.5g

,可以加適量的糖,適用於脾胃鬱困型,如果是鬱熱可以加一些青黛(或蘆薈)

,如果氣虛可以加人參黃耆。



本省青草藥「九尾雞」(狗尾草), 一般認為有「轉骨」的作用,

事實上此藥也有殺蟲、促進食慾作用,可以在傳統市場或是路邊小貨車買到,

可以燉排骨服用,相當美味可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ockleu 的頭像
    Rockleu

    洛克中醫研究站

    Rockl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