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江蘇南通國醫大師朱良春逝世享年98歲
2015-12-14 22:13:01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從南通廣播電視台主辦的江海明珠網獲悉,12月14日凌晨0點06分,名
中醫朱良春因突發肺栓醫治無效在南通中醫院去世,享年98歲。
公開簡歷顯示,朱良春,男,生於1917年8月,江蘇鎮江市人,後遷居南通市。
1935年,朱良春拜孟河御醫世家馬惠卿先生為師學習醫術,後來前往蘇州國醫專科
學校學習。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朱良春轉入上海中國醫學院學習,師從名醫章次公
先生,深得其傳。
1945年,朱良春在南通開辦南通中醫專科學校,任副校長。1952年,朱良春參與創
辦中西醫聯合會診所(後改為聯合中醫院),任院長。1956年,朱良春無償將醫院全部
設備捐給政府,成立南通市中醫院,任院長。
2009年,朱良春被相關機構評為國醫大師。新聞頻道
--------------------------------------------------------------------------------
朱良春:仁心仁術
本報首席記者 周玉明
朱良春1917年出生於江蘇省鎮江市丹徒縣儒裡鎮一戶書香門第,為朱熹公第二十九
世裔孫。少時因病在家,翻閱中醫書籍,從此走上學醫救人之路。病癒後,朱良春拜御
醫馬培之後人馬惠卿先生為師,後師從上海名醫章次公先生。出師時,章次公先生贈「
兒女性情,英雄肝膽,神仙手眼,菩薩心腸」十六字,從此成為朱良春一生的行醫準則
。
醫乃仁術 以身盡之
朱良春從醫70載,平生所處雖偏於東南一隅的南通,但他的弟子們都驕傲地稱:「
當今中醫居地區一級,而影響及於全國者,朱老一人而已」。超越區域限制,獨樹一幟,
聲譽遍及海內外,「朱良春現象」令人深思。著名醫學家顏德馨教授曾說:「嘗論當今
為醫之道,發揚須與繼承結合,才可維護中醫之主體思想。既須多讀,尤須多看。療效
是中醫的生命,能診病,要愈病,又要總結經驗,著書立說,更要講課傳道,能說善辯
,具備能看、能寫、能說的三種本領方為良醫。門人有難色,請例示範,我舉第一位即
為朱良春教授,他當之毫無愧色,只是說明景仰之深雲耳。」(見《醫學微言》序言)
這是客觀的評價。
記者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專程赴南通北濠山莊朱良春家住了一個星期。
濠河還未清醒,早晨5點半,朱良春家的鷯哥鳥兒已被主人的腳步聲驚醒了,「你好
!」的問候令朱老心情愉悅。他端坐在書桌前審看來自全國各地中青年中醫的論文,回
復著來自五湖四海學生的求教信和病家的求醫信。
七點半吃完早飯的朱良春穿上白大褂,左邊口袋上醒目的「良春中醫藥001號」字樣
洗得已有點發白了。每週2次去南通市中醫院和良春中醫藥臨床研究所,為來自各地患有
疑難雜症的病人看病,老人自稱這是享受生命價值的時刻。
記者追隨朱老去治病,剛到8點,排隊的已有近四十多個病人。面對那麼多有疾病和
心理負擔的病人,我聽得都暈了,而他一個已近90歲的老人卻對每一個病人都那麼不厭其
煩,用心的診脈、開方子,做思想開導工作,叮囑注意事項,人不離座位,一直看到下
午一點半,我都累得快趴下了,他雖口乾舌燥,但依然那麼耐心地面對所有的病人。朱
良春七個兒女中,有五個繼承父業做中醫,他們怕老人看門診太累,希望他停下來,只
要口授身傳帶徒弟即可,可善良的老人總不忍拒絕遠道慕名而來求醫的病人。
「醫乃仁術」,朱良春對醫務界少數醫生收紅包、拿回扣,卻安之若素、毫不臉紅
的現象深惡痛絕。他對記者說起,自己的恩師章次公給予他最大的財富就是教導他「醫
雖小道,乃仁術也,要以身盡之,方能盡其業,否則罪也。」這一教導他銘記終身,終
身受益。
朱良春出生於江蘇省鎮江丹徒縣儒裡鎮一戶書香門第,為朱熹公第二十九世裔孫。
上中學時,偶然一場病,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因患肺結核,他輟學在家一年餘。閒暇
時翻閱一些中醫書籍,他竟然迷上了中醫,於是立志學醫救人。病癒後,父母親遂其所
願,送他到當時的名醫之鄉——常州的武進縣孟河鎮,拜御醫馬培之後人馬惠卿先生為
師。在此期間,他熟讀了醫學經典著作《內經》、《傷寒雜病論》等,深深被中醫藥學
的博大精深所吸引。1936年他考入蘇州國醫專科學校,1937年轉學至上海中國醫學院,
師從上海名醫章次公先生。當時正值抗日烽火連天,朱良春一人在外學習,生活十分艱
辛,幸遇名師章次公先生同是鎮江人,對這位同鄉學子十分關心,介紹他每天上午到當
時的上海世界紅十字會慈善醫院為難民診病,半工半讀。在此期間,章次公先生悉心指
導,傾囊傳授,下午讓他侍診抄方,晚上常常帶他出診,這使他診治技術突飛猛進。
1938年朱良春從上海中國醫學院畢業,擬返鄉設立診所,開業行醫,臨行前向章次
公告辭,章師諄諄告誡:「章氏家風,是樸實無華,要養其志,毋暴其氣;要敏於事,
而慎其言。開業行醫,走向社會,面對病員,是一個醫生的開始,一定要兢兢業業,謙
虛謹慎,繼續學習,刻苦鑽研,在實踐中提高,在總結中創新;要『自強不息,止於至
善』,『發皇古義,融會新知』,融會貫通,才能有所創新,不斷前進。」隨後將一方
壽山石印章贈於朱良春:「兒女性情,英雄肝膽,神仙手眼,菩薩心腸」。章師指著印
章說:「這16個字,要永遠牢記,身體力行,作為臨床實踐,濟世活人的座右銘和做人
的準則,才能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好醫生。」
首張「考卷」 名噪全城
22歲的朱良春懷著行醫濟世宗旨回到南通。老天給這青年醫生開出的第一張人生考
卷是棘手的。
當時,南通「登革熱」(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疫病流行。這種病狀是發熱
、頭疼,週身出紅疹。西醫多用「消治龍」「握姆納丁」注射,可是效果不佳,而中醫
認定此乃瘟疫之症。朱良春就用章次公驗方治病,抓住主要矛盾,治疫毒,以涼血解毒
辦法很快收效。一般病人經朱良春診治,三四天就好起來了。這樣由病家一傳十、十傳
百的宣傳開去,朱良春很快名噪全城。
從此,朱良春診病就忙得不可開交。他不計診金,而且對勞苦大眾、貧病交迫者分
文不收。他同時還與當時的一家藥店——瑞成國藥店約定,只要蓋上朱良春圖章的處方
,就可以免費抓藥,由他統一付費。一般在每年端午節、中秋節和年終結賬。
從此,朱良春的醫療業務更忙了,和中醫同道也有了交往。這是1940年左右。那年
頭,真是「萬戶蕭疏鬼唱歌」的年代,瘟疫不斷,不少人因無錢醫治而死。霍亂病蔓延
,惡性瘧疾流行,朱良春通過門診、出診,鍛煉了自己。經過這段時間的臨床診病實踐
,靠了章次公先生寶貴經驗的啟迪引導,朱良春在名醫薈萃之地站住了腳跟,得到更多
病家的信任。他白天看病,夜晚讀書。遇到疑難雜症,就通過燈下讀書,依據多年臨床
經驗,研製出新的藥方。
南通一解放,九分區衛生部長周申晉進城後就召集醫務人員開會,成立了南通醫學
研究會,朱良春被選為常務委員兼中醫組組長。自此,朱良春的醫學研究活動逐漸開展
起來,對中西醫學的研究進入了新的階段。
無私傳授 奉獻驗方
朱良春在實踐中,使用辨證和辨病相結合的方法,總結出許多新方,為醫療界同仁
所推崇。他對實踐中得來寶貴經驗毫不保守,和盤托出,奉獻同道。張海峰教授曾讚歎
說:「本乃不傳之秘,競能公於世,是仁者之心也」。
朱良春對風濕病有獨到經驗,八十年代曾提出「久病多虛,久病多瘀,久病入絡,
久必及腎」和「頑痺從腎論治」的觀點,研製「益腎蠲痺丸」,行銷海內外,是目前對
類風關骨質破壞具有修復作用的唯一中藥製劑,治癒類風關、強脊炎等不計其數。他被
中醫界譽為治療風濕病的「南朱北焦」,南朱指朱良春,北焦指北京焦樹德教授。此外
,還善治疑難雜病。上海有一合資公司副老總患上了惡性淋巴瘤,皮包骨頭,頭髮掉光
,醫院發出病危通知。經朋友介紹,邀請朱老前往診療。朱老多次奔波於滬通之間,病
人不能進水,就通過灌腸的辦法用藥。經過一年多的精心治療,病人病情穩定下來,3年
後完全恢復。
針對近年來肺結核發病率逐年上升現象,朱良春特向國家獻上對治療肺結核具有顯
效的「保肺丸」等經驗方。
身為醫學家的朱良春還是一位廣開生源的教育家。1945年,年方28歲的他就創辦南
通中醫專科學校,自編教材,自籌資金,培育了數十名中醫人才。這些門生大多是貧困
的農村好學者、生計茫茫的失學青年,跟隨朱良春學習攻醫後,大多成了聞名一方的醫
生。多年來,他先後培養了不少好學的後生,成為教授、學者,如《中醫雜誌》原副總
編,現在英國牛津講學、診病的朱步先,香港浸會大學教授何紹奇等。他應邀外出講學
,足跡幾乎遍及全國,五次去日本、三次去新加坡講學,法國、馬來西亞也留下他的醫
跡。他在古稀之年還積極參加江蘇省智力支邊團遠赴雲南等邊遠地區,為貧困群眾看病
,為基層醫務人員授課,他走一路留下一串治病救人、培育後人的佳話。近幾年,他還
先後為廣東、河南、浙江等省中醫院培養了一批高徒。
抗擊「非典」 良方迭出
在2003年抗擊「非典」時期,朱良春為抗擊非典、治癒重症患者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時廣東省中醫院有一位77歲老翁,在手術後並發「非典」,昏迷不醒,汗如雨下,四
肢冰冷,脈細如絲,十分危險。醫院用盡中西醫方法治療,仍未逆轉,來電咨詢,朱老
認真分析後指出:厥症有陰、陽之分,此老翁厥症為陰厥,建議使用溫性的蘇合香丸治
療。一語道破真諦,病人服藥後立竿見影,療效立顯,甦醒後不久就痊癒出院了。朱良
春深厚的臨床辨證用藥功力迅速在當地傳為美談,「非典」流行的香港等地醫院紛紛來
電咨詢中醫中藥方法。中醫中藥在搶救「非典」病人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世
界衛生組織的肯定。2003年7月,中華中醫藥學會為表彰朱老在抗擊「非典」中的傑出貢
獻,特授予他「中醫藥抗擊非典特殊貢獻獎」。
在南通,傳承中醫的「朱家軍」治病救人的「仁心仁術」,醫德醫術醫品在老百姓
間口口相傳。朱老的孩子中老五朱婉華現為良春中醫藥臨床研究所所長,長女朱勝華、
二女朱建華、次子朱幼春、幼女朱建平都是在醫務界獨領風騷的骨幹醫生。「朱家軍」
祖孫四代25人中從醫者14人,大家齊心協力為中醫的承上啟下在傳遞著接力棒。由朱良
春倡辦的「蟲類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全家人的努力奮鬥下也在南通舉行了揭牌儀式
。為救治眾多的風濕病患者,又積極創辦「良春風濕病醫院」,於9月21日開診。「朱家
軍」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中醫創新之路。
心急如焚的呼籲
面對中醫經典、中醫人才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不斷流失的現象,朱良春心痛心酸心
不安,發出心急如焚的呼籲。
經典是基礎 師承乃關鍵
朱良春認為,如果把中醫當長城一樣保護起來,中醫就徹底完了。長城是歷史遺跡
,現在失去實用功能了,但中醫五千年來一直在用,今天和未來仍在發揮作用,所以立
足點要在繼承和發展上。中醫要想真正繼承發展,經典是基礎,師承是關鍵。綜觀歷代
名醫的形成,都是先讀主要醫籍,打下理論基礎,然後拜師臨證、領悟辨證識病和立法
用藥的技巧。「所謂『後繼乏術』,包括抄書之術,是乏憑四診八綱,辨證施治而能治
病救人之術」(匡調元教授語)。朱良春青年時拜章次公為師,跟隨臨證抄方,遇關鍵
環節,章師點撥一下,啟迪很大。
當前對望診、脈診具有真功夫者已漸寥寥。不少中醫檢查病情,全靠西醫化驗、掃
瞄技術。朱良春認為一定要克服輕臨床和重西化的傾向。中醫首先講究的是扶正去邪,
治病求本,也就是《內經》所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好中醫不僅能治療常見病
、多發病,還能治療疑難雜症,能「辨」疑不惑,治「難」不亂,化解疑難病為可辨可
知,發揮中醫藥的卓越療效,取得廣大病員的信賴,這是造就一代「名醫」的必具條件
。朱良春提出名醫的標準,一方面是臨床實際技術要好,辨證論治水平高;另一方面,
醫德醫風很重要,要嚴格要求自己,平等對待貧富病人。
朱良春說,解放前,私人開業的醫生必須兢兢業業診療每個病人,否則會喪失名聲
,影響生存。在這種形勢下,逼迫醫生不得不認真鑽研,勤於琢磨,所以解放前中醫成
才的較多。而現在由於醫療體制的改革,還未臻完善,中醫人員的工作、學習、生活受
到諸多方面的影響,他希望衛生行政部門,要進一步的關心中醫人員的工作、學習和生
活條件,使他們能更好的發揮所長,為人民健康作更多貢獻,多出人才,多出成果。
到處種藥材 管理需強化
「道地藥材,遵古炮製」,從古到今都很強調。現在的藥材市場化了以後,卻到處
引種,引發各種質量問題。
朱良春告訴記者,過去川貝母出在四川,現在各地都大量引種生產。藥材的生長與
氣候、水質、地質都有關係,現在打破地域各地生產,藥材質量下降。加上引種的中藥
還施化肥、農藥,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更可惡的還有假中藥上市,有經驗的老藥工能分
辨,而現在老藥工也日漸減少。朱良春舉例說,人工培養的「地鱉蟲」,為了增加份量
,出賣前大量給地鱉蟲吃麩皮,吃得肚子大大的,再曬乾。這樣份量重了,但中藥質量
不保證。天麻、冬蟲夏草等常有假藥發現,過去用藥只要五分、一錢,現在一開就是15
克~30克,加大劑量才有療效,也增加病人負擔。
一些日本商家現在到中藥真正的產地雲南、貴州、四川、廣東等山多的地方採購野
生的藥材,他們出高價收這些藥材,回日本製成中成藥就傾銷到中國來,還傾銷到世界
各國去。他們拿中國的「六神丸」去掉一個雄黃,加了人參和熊膽,變成治心臟病的「
保心丸」,一年的產值六億美元,相當中國中藥輸出的總量。德國的藥廠也到中國大量
收購銀杏葉,製成治療冠心病的藥向全世界傾銷。
朱良春痛心地說,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希望國家重視藥材種植管理問題,哪些藥
適合南方生長,哪些藥適合北方生長,應該固定下來,有計劃地抓藥材質量,強化管理
。在製藥工藝上要保護知識產權,不能完全用管西藥的程式來管中藥製劑,這樣才有利
於開發中藥新品種,使中藥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
治病求良效 悟性最重要
中醫歷經幾千年,靠的是治病有良效。用「起死回生」來形容朱良春的醫術並不為
過。不少被醫院宣判了「死刑」的病人,被朱良春硬是從死神手中拽了回來。朱老說,
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沒有「不治」之症。只要辨證明確,用藥得當,就會有療效。
疑難雜症大多是可辨可治的。關鍵是加強基礎理論,臨床實踐時靈活運用,不斷探索總
結,找到「證」的本質,明析客觀規律,才能有的放矢,藥到病除。
中醫講辨證、西醫講辨病,朱良春認為兩者應結合起來。「辨病」可以通過現代醫
學檢測手段準確地確定下來,但在辨病的同時還要辨證。即要「因人、因時、因地、因
症制宜」,還要善於抓主要矛盾。讓朱老痛心的是,中醫辨證論治的本領,在不少醫生
手中被漸漸丟掉,現在有些中醫變成了辨病治療:病人一來,先去驗血、驗尿、做B超檢
查,然後對號入座找找中醫書裡有什麼成方可以治療此病,或開中成藥完事,根本沒有
真正掌握中醫辨證論治的精神,更談不上中醫的悟性。悟性是通過艱辛刻苦的學習,在
實踐中不斷摸索,掌握客觀規律,才能心領神會,融會貫通。
朱老同時也鄭重地指出:「我從醫70年,雖有所獲,但對部分疑難雜病,目前還是
感到棘手的,有時是『望病興歎,愛莫能助』,甚感愧疚。」他認為《內經‧靈樞》所
說:「其未可治者,未得其術也」,是說明既生斯疾,必有斯藥,是我們尚未掌握某種
有效療法,啟示我們應該深入探索,刻苦鑽研,當有所得,因為學海無涯,醫無止境。
所以他雖年屆九十高齡,仍然精勤不倦,孜孜求索,希望能夠攻克頑症痼疾,為患者多
盡一點心力,多盡一個醫生的天職,這就是朱良春教授的仁心、仁術之精髓。
採訪手記
中醫是以人為本的醫學,「仁心仁術」是中醫的最高境界。
一門學問要流傳,靠傳承。中醫是人類文明史中的長城。
在有些人眼裡,中醫是只啼鳴的公雞,你啼天也亮,你不啼天也亮。
可在我心中,中醫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真正開始認識中醫,源於記者在三十歲出頭時得了一場「血液病」。西醫診斷為絕
症,走投無路時朋友介紹我認識北京西城區中醫院院長屠金城醫生,年屆八十歲的他為
我把好脈後,眉頭一皺。我的心一抽,只聽他輕輕的說了一句:「我會把你的病翻過來
,不要怕!」我在他的醫院住了四個多月,吃了他一年的中藥,再複診時,他欣慰地吐
出一句:「姑娘,你創造了奇跡!」奇跡是屠金城醫生創造的,不是我創造的,我比誰
都明白。
我覺得多活一天都是撿來的,也一直想對醫學大家屠金城醫生報答恩情,可惜他已
仙逝。而今,我碰到了有口皆碑的令南通人都自豪的當代中醫大家——南通市中醫院原
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中國中醫科學院學術委員、南通市良春中醫藥臨床研
究所創始人朱良春醫生。今年虛歲九十的他雖白髮謝頂,但精神矍鑠,思維敏捷,仍沉
潛治學,弘揚岐黃,扶持後學。
朱良春身為中醫臨床專家,擅長用蟲類藥治療疑難雜症,有「蟲類藥學家」之稱,
彌補了「華佗無奈小蟲何」的缺憾。高超的醫術、仁愛的醫德創造了聞名遐邇的「朱良
春現象」,1987年國務院授予他「傑出高級專家」稱號。
中醫事業讓朱良春的生命得到了最大的張揚。中醫藥學,從黃帝制九針論醫明理,
神農嘗百草化毒為藥,到仲景華佗濟蒼生,金元醫學流派紛呈,明清醫家治溫病,源遠
流長不斷發展。記者曾於去年6月受朱良春邀請,參加過在南通舉辦的「首屆著名中醫藥
學家學術傳承高層論壇」,聽到了鄧鐵濤、朱良春等十幾位中醫名家,以徒講師評的新
形式,為近200名中醫後學毫無保留地傳道、授業、解惑。他們的共同心聲是:「學我者
,必須超過我!」今年的教師節,朱良春海內外的弟子們紛紛來信來電表示要舉行儀式
慶賀老師90歲生日。朱老卻去信告之:今年虛度九十,不搞奢侈的慶賀活動,以一本80
萬字的新著《朱良春醫集》作為從醫70載的自省與匯報,將於9月下旬由中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
2015-12-14 22:13:01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從南通廣播電視台主辦的江海明珠網獲悉,12月14日凌晨0點06分,名
中醫朱良春因突發肺栓醫治無效在南通中醫院去世,享年98歲。
公開簡歷顯示,朱良春,男,生於1917年8月,江蘇鎮江市人,後遷居南通市。
1935年,朱良春拜孟河御醫世家馬惠卿先生為師學習醫術,後來前往蘇州國醫專科
學校學習。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朱良春轉入上海中國醫學院學習,師從名醫章次公
先生,深得其傳。
1945年,朱良春在南通開辦南通中醫專科學校,任副校長。1952年,朱良春參與創
辦中西醫聯合會診所(後改為聯合中醫院),任院長。1956年,朱良春無償將醫院全部
設備捐給政府,成立南通市中醫院,任院長。
2009年,朱良春被相關機構評為國醫大師。新聞頻道
--------------------------------------------------------------------------------
朱良春:仁心仁術
本報首席記者 周玉明
朱良春1917年出生於江蘇省鎮江市丹徒縣儒裡鎮一戶書香門第,為朱熹公第二十九
世裔孫。少時因病在家,翻閱中醫書籍,從此走上學醫救人之路。病癒後,朱良春拜御
醫馬培之後人馬惠卿先生為師,後師從上海名醫章次公先生。出師時,章次公先生贈「
兒女性情,英雄肝膽,神仙手眼,菩薩心腸」十六字,從此成為朱良春一生的行醫準則
。
醫乃仁術 以身盡之
朱良春從醫70載,平生所處雖偏於東南一隅的南通,但他的弟子們都驕傲地稱:「
當今中醫居地區一級,而影響及於全國者,朱老一人而已」。超越區域限制,獨樹一幟,
聲譽遍及海內外,「朱良春現象」令人深思。著名醫學家顏德馨教授曾說:「嘗論當今
為醫之道,發揚須與繼承結合,才可維護中醫之主體思想。既須多讀,尤須多看。療效
是中醫的生命,能診病,要愈病,又要總結經驗,著書立說,更要講課傳道,能說善辯
,具備能看、能寫、能說的三種本領方為良醫。門人有難色,請例示範,我舉第一位即
為朱良春教授,他當之毫無愧色,只是說明景仰之深雲耳。」(見《醫學微言》序言)
這是客觀的評價。
記者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專程赴南通北濠山莊朱良春家住了一個星期。
濠河還未清醒,早晨5點半,朱良春家的鷯哥鳥兒已被主人的腳步聲驚醒了,「你好
!」的問候令朱老心情愉悅。他端坐在書桌前審看來自全國各地中青年中醫的論文,回
復著來自五湖四海學生的求教信和病家的求醫信。
七點半吃完早飯的朱良春穿上白大褂,左邊口袋上醒目的「良春中醫藥001號」字樣
洗得已有點發白了。每週2次去南通市中醫院和良春中醫藥臨床研究所,為來自各地患有
疑難雜症的病人看病,老人自稱這是享受生命價值的時刻。
記者追隨朱老去治病,剛到8點,排隊的已有近四十多個病人。面對那麼多有疾病和
心理負擔的病人,我聽得都暈了,而他一個已近90歲的老人卻對每一個病人都那麼不厭其
煩,用心的診脈、開方子,做思想開導工作,叮囑注意事項,人不離座位,一直看到下
午一點半,我都累得快趴下了,他雖口乾舌燥,但依然那麼耐心地面對所有的病人。朱
良春七個兒女中,有五個繼承父業做中醫,他們怕老人看門診太累,希望他停下來,只
要口授身傳帶徒弟即可,可善良的老人總不忍拒絕遠道慕名而來求醫的病人。
「醫乃仁術」,朱良春對醫務界少數醫生收紅包、拿回扣,卻安之若素、毫不臉紅
的現象深惡痛絕。他對記者說起,自己的恩師章次公給予他最大的財富就是教導他「醫
雖小道,乃仁術也,要以身盡之,方能盡其業,否則罪也。」這一教導他銘記終身,終
身受益。
朱良春出生於江蘇省鎮江丹徒縣儒裡鎮一戶書香門第,為朱熹公第二十九世裔孫。
上中學時,偶然一場病,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因患肺結核,他輟學在家一年餘。閒暇
時翻閱一些中醫書籍,他竟然迷上了中醫,於是立志學醫救人。病癒後,父母親遂其所
願,送他到當時的名醫之鄉——常州的武進縣孟河鎮,拜御醫馬培之後人馬惠卿先生為
師。在此期間,他熟讀了醫學經典著作《內經》、《傷寒雜病論》等,深深被中醫藥學
的博大精深所吸引。1936年他考入蘇州國醫專科學校,1937年轉學至上海中國醫學院,
師從上海名醫章次公先生。當時正值抗日烽火連天,朱良春一人在外學習,生活十分艱
辛,幸遇名師章次公先生同是鎮江人,對這位同鄉學子十分關心,介紹他每天上午到當
時的上海世界紅十字會慈善醫院為難民診病,半工半讀。在此期間,章次公先生悉心指
導,傾囊傳授,下午讓他侍診抄方,晚上常常帶他出診,這使他診治技術突飛猛進。
1938年朱良春從上海中國醫學院畢業,擬返鄉設立診所,開業行醫,臨行前向章次
公告辭,章師諄諄告誡:「章氏家風,是樸實無華,要養其志,毋暴其氣;要敏於事,
而慎其言。開業行醫,走向社會,面對病員,是一個醫生的開始,一定要兢兢業業,謙
虛謹慎,繼續學習,刻苦鑽研,在實踐中提高,在總結中創新;要『自強不息,止於至
善』,『發皇古義,融會新知』,融會貫通,才能有所創新,不斷前進。」隨後將一方
壽山石印章贈於朱良春:「兒女性情,英雄肝膽,神仙手眼,菩薩心腸」。章師指著印
章說:「這16個字,要永遠牢記,身體力行,作為臨床實踐,濟世活人的座右銘和做人
的準則,才能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好醫生。」
首張「考卷」 名噪全城
22歲的朱良春懷著行醫濟世宗旨回到南通。老天給這青年醫生開出的第一張人生考
卷是棘手的。
當時,南通「登革熱」(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疫病流行。這種病狀是發熱
、頭疼,週身出紅疹。西醫多用「消治龍」「握姆納丁」注射,可是效果不佳,而中醫
認定此乃瘟疫之症。朱良春就用章次公驗方治病,抓住主要矛盾,治疫毒,以涼血解毒
辦法很快收效。一般病人經朱良春診治,三四天就好起來了。這樣由病家一傳十、十傳
百的宣傳開去,朱良春很快名噪全城。
從此,朱良春診病就忙得不可開交。他不計診金,而且對勞苦大眾、貧病交迫者分
文不收。他同時還與當時的一家藥店——瑞成國藥店約定,只要蓋上朱良春圖章的處方
,就可以免費抓藥,由他統一付費。一般在每年端午節、中秋節和年終結賬。
從此,朱良春的醫療業務更忙了,和中醫同道也有了交往。這是1940年左右。那年
頭,真是「萬戶蕭疏鬼唱歌」的年代,瘟疫不斷,不少人因無錢醫治而死。霍亂病蔓延
,惡性瘧疾流行,朱良春通過門診、出診,鍛煉了自己。經過這段時間的臨床診病實踐
,靠了章次公先生寶貴經驗的啟迪引導,朱良春在名醫薈萃之地站住了腳跟,得到更多
病家的信任。他白天看病,夜晚讀書。遇到疑難雜症,就通過燈下讀書,依據多年臨床
經驗,研製出新的藥方。
南通一解放,九分區衛生部長周申晉進城後就召集醫務人員開會,成立了南通醫學
研究會,朱良春被選為常務委員兼中醫組組長。自此,朱良春的醫學研究活動逐漸開展
起來,對中西醫學的研究進入了新的階段。
無私傳授 奉獻驗方
朱良春在實踐中,使用辨證和辨病相結合的方法,總結出許多新方,為醫療界同仁
所推崇。他對實踐中得來寶貴經驗毫不保守,和盤托出,奉獻同道。張海峰教授曾讚歎
說:「本乃不傳之秘,競能公於世,是仁者之心也」。
朱良春對風濕病有獨到經驗,八十年代曾提出「久病多虛,久病多瘀,久病入絡,
久必及腎」和「頑痺從腎論治」的觀點,研製「益腎蠲痺丸」,行銷海內外,是目前對
類風關骨質破壞具有修復作用的唯一中藥製劑,治癒類風關、強脊炎等不計其數。他被
中醫界譽為治療風濕病的「南朱北焦」,南朱指朱良春,北焦指北京焦樹德教授。此外
,還善治疑難雜病。上海有一合資公司副老總患上了惡性淋巴瘤,皮包骨頭,頭髮掉光
,醫院發出病危通知。經朋友介紹,邀請朱老前往診療。朱老多次奔波於滬通之間,病
人不能進水,就通過灌腸的辦法用藥。經過一年多的精心治療,病人病情穩定下來,3年
後完全恢復。
針對近年來肺結核發病率逐年上升現象,朱良春特向國家獻上對治療肺結核具有顯
效的「保肺丸」等經驗方。
身為醫學家的朱良春還是一位廣開生源的教育家。1945年,年方28歲的他就創辦南
通中醫專科學校,自編教材,自籌資金,培育了數十名中醫人才。這些門生大多是貧困
的農村好學者、生計茫茫的失學青年,跟隨朱良春學習攻醫後,大多成了聞名一方的醫
生。多年來,他先後培養了不少好學的後生,成為教授、學者,如《中醫雜誌》原副總
編,現在英國牛津講學、診病的朱步先,香港浸會大學教授何紹奇等。他應邀外出講學
,足跡幾乎遍及全國,五次去日本、三次去新加坡講學,法國、馬來西亞也留下他的醫
跡。他在古稀之年還積極參加江蘇省智力支邊團遠赴雲南等邊遠地區,為貧困群眾看病
,為基層醫務人員授課,他走一路留下一串治病救人、培育後人的佳話。近幾年,他還
先後為廣東、河南、浙江等省中醫院培養了一批高徒。
抗擊「非典」 良方迭出
在2003年抗擊「非典」時期,朱良春為抗擊非典、治癒重症患者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時廣東省中醫院有一位77歲老翁,在手術後並發「非典」,昏迷不醒,汗如雨下,四
肢冰冷,脈細如絲,十分危險。醫院用盡中西醫方法治療,仍未逆轉,來電咨詢,朱老
認真分析後指出:厥症有陰、陽之分,此老翁厥症為陰厥,建議使用溫性的蘇合香丸治
療。一語道破真諦,病人服藥後立竿見影,療效立顯,甦醒後不久就痊癒出院了。朱良
春深厚的臨床辨證用藥功力迅速在當地傳為美談,「非典」流行的香港等地醫院紛紛來
電咨詢中醫中藥方法。中醫中藥在搶救「非典」病人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世
界衛生組織的肯定。2003年7月,中華中醫藥學會為表彰朱老在抗擊「非典」中的傑出貢
獻,特授予他「中醫藥抗擊非典特殊貢獻獎」。
在南通,傳承中醫的「朱家軍」治病救人的「仁心仁術」,醫德醫術醫品在老百姓
間口口相傳。朱老的孩子中老五朱婉華現為良春中醫藥臨床研究所所長,長女朱勝華、
二女朱建華、次子朱幼春、幼女朱建平都是在醫務界獨領風騷的骨幹醫生。「朱家軍」
祖孫四代25人中從醫者14人,大家齊心協力為中醫的承上啟下在傳遞著接力棒。由朱良
春倡辦的「蟲類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全家人的努力奮鬥下也在南通舉行了揭牌儀式
。為救治眾多的風濕病患者,又積極創辦「良春風濕病醫院」,於9月21日開診。「朱家
軍」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中醫創新之路。
心急如焚的呼籲
面對中醫經典、中醫人才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不斷流失的現象,朱良春心痛心酸心
不安,發出心急如焚的呼籲。
經典是基礎 師承乃關鍵
朱良春認為,如果把中醫當長城一樣保護起來,中醫就徹底完了。長城是歷史遺跡
,現在失去實用功能了,但中醫五千年來一直在用,今天和未來仍在發揮作用,所以立
足點要在繼承和發展上。中醫要想真正繼承發展,經典是基礎,師承是關鍵。綜觀歷代
名醫的形成,都是先讀主要醫籍,打下理論基礎,然後拜師臨證、領悟辨證識病和立法
用藥的技巧。「所謂『後繼乏術』,包括抄書之術,是乏憑四診八綱,辨證施治而能治
病救人之術」(匡調元教授語)。朱良春青年時拜章次公為師,跟隨臨證抄方,遇關鍵
環節,章師點撥一下,啟迪很大。
當前對望診、脈診具有真功夫者已漸寥寥。不少中醫檢查病情,全靠西醫化驗、掃
瞄技術。朱良春認為一定要克服輕臨床和重西化的傾向。中醫首先講究的是扶正去邪,
治病求本,也就是《內經》所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好中醫不僅能治療常見病
、多發病,還能治療疑難雜症,能「辨」疑不惑,治「難」不亂,化解疑難病為可辨可
知,發揮中醫藥的卓越療效,取得廣大病員的信賴,這是造就一代「名醫」的必具條件
。朱良春提出名醫的標準,一方面是臨床實際技術要好,辨證論治水平高;另一方面,
醫德醫風很重要,要嚴格要求自己,平等對待貧富病人。
朱良春說,解放前,私人開業的醫生必須兢兢業業診療每個病人,否則會喪失名聲
,影響生存。在這種形勢下,逼迫醫生不得不認真鑽研,勤於琢磨,所以解放前中醫成
才的較多。而現在由於醫療體制的改革,還未臻完善,中醫人員的工作、學習、生活受
到諸多方面的影響,他希望衛生行政部門,要進一步的關心中醫人員的工作、學習和生
活條件,使他們能更好的發揮所長,為人民健康作更多貢獻,多出人才,多出成果。
到處種藥材 管理需強化
「道地藥材,遵古炮製」,從古到今都很強調。現在的藥材市場化了以後,卻到處
引種,引發各種質量問題。
朱良春告訴記者,過去川貝母出在四川,現在各地都大量引種生產。藥材的生長與
氣候、水質、地質都有關係,現在打破地域各地生產,藥材質量下降。加上引種的中藥
還施化肥、農藥,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更可惡的還有假中藥上市,有經驗的老藥工能分
辨,而現在老藥工也日漸減少。朱良春舉例說,人工培養的「地鱉蟲」,為了增加份量
,出賣前大量給地鱉蟲吃麩皮,吃得肚子大大的,再曬乾。這樣份量重了,但中藥質量
不保證。天麻、冬蟲夏草等常有假藥發現,過去用藥只要五分、一錢,現在一開就是15
克~30克,加大劑量才有療效,也增加病人負擔。
一些日本商家現在到中藥真正的產地雲南、貴州、四川、廣東等山多的地方採購野
生的藥材,他們出高價收這些藥材,回日本製成中成藥就傾銷到中國來,還傾銷到世界
各國去。他們拿中國的「六神丸」去掉一個雄黃,加了人參和熊膽,變成治心臟病的「
保心丸」,一年的產值六億美元,相當中國中藥輸出的總量。德國的藥廠也到中國大量
收購銀杏葉,製成治療冠心病的藥向全世界傾銷。
朱良春痛心地說,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希望國家重視藥材種植管理問題,哪些藥
適合南方生長,哪些藥適合北方生長,應該固定下來,有計劃地抓藥材質量,強化管理
。在製藥工藝上要保護知識產權,不能完全用管西藥的程式來管中藥製劑,這樣才有利
於開發中藥新品種,使中藥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
治病求良效 悟性最重要
中醫歷經幾千年,靠的是治病有良效。用「起死回生」來形容朱良春的醫術並不為
過。不少被醫院宣判了「死刑」的病人,被朱良春硬是從死神手中拽了回來。朱老說,
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沒有「不治」之症。只要辨證明確,用藥得當,就會有療效。
疑難雜症大多是可辨可治的。關鍵是加強基礎理論,臨床實踐時靈活運用,不斷探索總
結,找到「證」的本質,明析客觀規律,才能有的放矢,藥到病除。
中醫講辨證、西醫講辨病,朱良春認為兩者應結合起來。「辨病」可以通過現代醫
學檢測手段準確地確定下來,但在辨病的同時還要辨證。即要「因人、因時、因地、因
症制宜」,還要善於抓主要矛盾。讓朱老痛心的是,中醫辨證論治的本領,在不少醫生
手中被漸漸丟掉,現在有些中醫變成了辨病治療:病人一來,先去驗血、驗尿、做B超檢
查,然後對號入座找找中醫書裡有什麼成方可以治療此病,或開中成藥完事,根本沒有
真正掌握中醫辨證論治的精神,更談不上中醫的悟性。悟性是通過艱辛刻苦的學習,在
實踐中不斷摸索,掌握客觀規律,才能心領神會,融會貫通。
朱老同時也鄭重地指出:「我從醫70年,雖有所獲,但對部分疑難雜病,目前還是
感到棘手的,有時是『望病興歎,愛莫能助』,甚感愧疚。」他認為《內經‧靈樞》所
說:「其未可治者,未得其術也」,是說明既生斯疾,必有斯藥,是我們尚未掌握某種
有效療法,啟示我們應該深入探索,刻苦鑽研,當有所得,因為學海無涯,醫無止境。
所以他雖年屆九十高齡,仍然精勤不倦,孜孜求索,希望能夠攻克頑症痼疾,為患者多
盡一點心力,多盡一個醫生的天職,這就是朱良春教授的仁心、仁術之精髓。
採訪手記
中醫是以人為本的醫學,「仁心仁術」是中醫的最高境界。
一門學問要流傳,靠傳承。中醫是人類文明史中的長城。
在有些人眼裡,中醫是只啼鳴的公雞,你啼天也亮,你不啼天也亮。
可在我心中,中醫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真正開始認識中醫,源於記者在三十歲出頭時得了一場「血液病」。西醫診斷為絕
症,走投無路時朋友介紹我認識北京西城區中醫院院長屠金城醫生,年屆八十歲的他為
我把好脈後,眉頭一皺。我的心一抽,只聽他輕輕的說了一句:「我會把你的病翻過來
,不要怕!」我在他的醫院住了四個多月,吃了他一年的中藥,再複診時,他欣慰地吐
出一句:「姑娘,你創造了奇跡!」奇跡是屠金城醫生創造的,不是我創造的,我比誰
都明白。
我覺得多活一天都是撿來的,也一直想對醫學大家屠金城醫生報答恩情,可惜他已
仙逝。而今,我碰到了有口皆碑的令南通人都自豪的當代中醫大家——南通市中醫院原
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中國中醫科學院學術委員、南通市良春中醫藥臨床研
究所創始人朱良春醫生。今年虛歲九十的他雖白髮謝頂,但精神矍鑠,思維敏捷,仍沉
潛治學,弘揚岐黃,扶持後學。
朱良春身為中醫臨床專家,擅長用蟲類藥治療疑難雜症,有「蟲類藥學家」之稱,
彌補了「華佗無奈小蟲何」的缺憾。高超的醫術、仁愛的醫德創造了聞名遐邇的「朱良
春現象」,1987年國務院授予他「傑出高級專家」稱號。
中醫事業讓朱良春的生命得到了最大的張揚。中醫藥學,從黃帝制九針論醫明理,
神農嘗百草化毒為藥,到仲景華佗濟蒼生,金元醫學流派紛呈,明清醫家治溫病,源遠
流長不斷發展。記者曾於去年6月受朱良春邀請,參加過在南通舉辦的「首屆著名中醫藥
學家學術傳承高層論壇」,聽到了鄧鐵濤、朱良春等十幾位中醫名家,以徒講師評的新
形式,為近200名中醫後學毫無保留地傳道、授業、解惑。他們的共同心聲是:「學我者
,必須超過我!」今年的教師節,朱良春海內外的弟子們紛紛來信來電表示要舉行儀式
慶賀老師90歲生日。朱老卻去信告之:今年虛度九十,不搞奢侈的慶賀活動,以一本80
萬字的新著《朱良春醫集》作為從醫70載的自省與匯報,將於9月下旬由中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