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繼柏談中醫讀書

文/熊繼柏
119725261
講講中醫從什麼書讀起,這個問題是值得探討的。有人曾採訪過我,問我是什麼派的,
我說我既是學徒派,又是學院派;問我是什麼文化水平,我說我就是學徒出身。

我記得二十年前,我校的彭堅教授講過一句話,他說:「我們湖南中醫應該研究熊繼柏
現象。」確實是學徒出身,我倒不在乎什麼研究我的現象,也沒有誰研究過我的現象,
我一直在考慮的是中醫的教育問題,我不講規律,我就講講我是怎麼讀書的。

苦抄與背誦:打好中醫基礎


熊繼柏談中醫讀書(一):苦抄與背誦

《醫學三字經》成為熊繼柏學醫的啟蒙

學中醫之初,雖然有著師傅的指導,但是打好基礎主要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我用的方
法是苦抄與背誦。

第一本書——《雷公炮炙四大藥性賦》,我四個早上把它背完,一個早晨背一個藥性,
寒、熱、溫、平,就四個早上背完了,白天我就玩,沒事幹。

背完了接著就是《藥性歌括四百味》,當時背了,但現在我不一定還記得。四大藥性賦
我還能背,要我寫我還能寫下來。《藥性歌括四百味》我就寫不下來了,連接不起來了
。這就是第二本書。

第三本書——《醫學三字經》。要說明的是,我讀的書都是抄來的,不是原版的。第一
,沒有書買;第二,買不起。都是抄師傅的,抄了有錯別字,師傅給你改正,改過來後
再教一遍,讓你去讀,就這樣的。

《四大藥性賦》師傅沒講,《藥性歌括四百味》也沒講,《醫學三字經》講了,講得似
懂非懂。「醫之始,本岐黃」,岐伯和黃帝,就這麼講,那時我哪知道岐伯、黃帝是誰
啊?「靈樞作,素問詳」,靈樞是什麼,素問又是什麼,那時全不知道。「難經出,更
洋洋」,「難經」是什麼不知道,現在知道了。那時《醫學三字經》全背。現在如果誰
要我抄,我可以一個晚上給抄出來,不僅不要書本,而且絕對沒錯。這是第三本書。

第四本書是《脈訣》,包括《王叔和脈訣》和《瀕湖脈訣》兩本脈訣,這就是我們現在
講的診斷學。這是第四本書。

第五本書是《醫宗金鑒?四診心法要訣》,講的是診斷學。

歸納起來,我當初苦抄和背誦下的中醫基礎分為中藥學、三字經、診斷學三類。

師傅領進門:學習方劑與內科學


熊繼柏談中醫讀書(一):苦抄與背誦

和解藿香正氣湯,蘇葉白芷共藿香

打下這三類書的基礎後,我開始學方劑。首先是《局方》。《湯頭歌訣》讀完了,讀陳
修園的《時方歌括》,這兩本書的方劑歌括我全能背,比如藿香正氣湯:「和解藿香正
氣湯,蘇葉白芷共藿香,陳半茯苓大腹草,厚樸桔梗引棗姜。」這是《金鑒》的。「藿
香正氣白芷蘇,甘桔陳苓術樸俱,夏曲腹皮加姜棗,感傷嵐障並能驅。」這是《時方歌
括》的。這兩本方劑書我都能背。

讀完方劑後開始讀內科學的書。內科第一本書是陳修園的《時方妙用》。「中風……風
者,主外來之邪風而言也。中者,如矢石之中於人也。」像這樣的話都要背,這就是接
觸內科學。

接觸內科學以後,老師就開始跳躍式地教我了,這是我的第一個老師,胡岱峰老師,他
是清朝秀才,古文功底好得不得了,他的古文真是學究式的。他說我能讀書,不能跟大
家一起讀,要開小灶,因為我們那時候是一個班。讓我開小灶就是學習《傷寒論》,讀
的是《傷寒論新注》。開始是讀原文,老師的標準就是背。

背的同時也講,比如給我講豬膚湯,我問過一個問題,我問老師:豬膚是不是就是豬皮
,老師回答說是,我說:「那是不是隨便哪裡的皮都可以?」「哎呀,你怎麼問這樣的
問題呢?」老師說:「你怎麼問這樣的話,你問得出奇呀。」他感到奇怪。

又比如「五苓散,白飲和服」,我問「白飲」是什麼,老師說:「白飲就是米湯啊。」
就問這些東西,都是當時讀書的靈感,所以永遠都記得。就這樣《傷寒論》我背下來了
,背下來後就覺得這書讀得差不多了,這樣的書都能背下來,而且是搞不懂的書。我為
什麼現在始終念念不忘我這個老師,就是因為我這個老師引我入正門。如果沒有這樣的
老師,我對經典不可能讀得這麼好。

《傷寒論》讀完了,接著就是《金匱要略》,又是要求背。我一年內把這兩本書背完,
半年背一本,其中《金匱要略》好背,就是《傷寒論》不好背,尤其是太陽篇,把人背
得暈頭轉向。這兩本書讀完後,趕上1958年開始「大躍進」,我就當醫生去了。

文/熊繼柏

實踐出真知:行醫實踐中的摸爬滾打


轉播到騰訊微博熊繼柏談中醫讀書(二):實踐與良師

熊繼柏教授在為病人診斷

我當時就讀了這麼多書開始去當醫生。那時剛開始當醫生看不好病,當然也可能偶爾看
好一兩個,但總是不滿意。人家老醫生看了幾十年,病人天天找他看,因為看得好啊。

我就問那個老醫生:「你怎麼看得好病,我怎麼就看不好呢?」我問他讀些什麼書,是
不是書比我讀得多些。他問我都讀些什麼書,我說讀了《傷寒論》《金匱要略》,他說
:「誰讀那樣的書啊,那書有什麼用,那書沒用。那書是講理論的,不是看病的。」我
說:「你怎麼知道囉?」他說:"我們都不讀,你看我們哪個讀,一個都不讀。」

這就是說當地的醫生沒一個讀過《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但他們就能看得好病。於
是我就問他讀些什麼書,他告訴我只讀過《醫宗金鑒》我又問他《醫宗金鑒》怎麼讀,
他說就讀《雜病心法要訣》。好,我就找到《醫宗金鑒》,把它借來。我一看,《雜病
心法要訣》基本出自《金匱》,但它在《金匱》方基礎上加了一些時方,就成了一些常
用方了。

另外一位醫生又告訴我,《醫宗金鑒》裡面值錢的是它的婦科學和幼科學。我在讀《醫
宗金鑒》時又發現一個問題,《傷寒心法要訣》把龐大複雜的《傷寒論》原文精化精簡
了。於是我把《傷寒心法要訣》認真讀了,比內科《雜病心法要訣》讀得要熟得多。這
樣,我就花力氣讀了《傷寒心法要訣》《婦科心法要訣》和《幼科心法要訣》。所以我
的學生都知道,我經常用《傷寒》方、《金匱》方,用得很熟,婦科、兒科基本上用《
醫宗金鑒》的方,這是自學的。

讀完了這些書我才真正開始當醫生。在農村當醫生,你要應付各方面的病人,尤其是當
你出名以後,比如我那時每天要看將近一百個病人。那時候很多怪病就開始遇到了,師
傅不在身邊,我沒處去請教,農村那些老醫生我跟他們講《傷寒論》和《金匱》他們不
懂,所以我只能自己解決。

我看病沒人帶,都是自己闖出來的,所以我的經驗都是實踐中反覆摸爬滾打出來的。跟
我上門診的這些學生得到我的經驗好像很容易,其實我是吃過大苦的,所以我現在用起
來,學生們一下就學到了,好像非常簡單,其實我是經過幾十年磨煉得來的,其中既有
正面的,更有反面的,它是不斷地昇華、總結出來的東西,它不光是書本上的東西。

對於一個方,我怎麼加,怎麼減,已經形成了一個規律。某個病一來,我立刻能想到用
什麼方,這些經驗是我幾十年積累的東西。病人一來診察之後,我的方就出來了,為什
麼這麼快呢?因為我搞了幾十年啊,我看了幾十萬人了。

在這個實踐過程中我又讀了一些書,比如《傅青主女科》,我讀得很熟,《傅青主女科
》裡面的方我經常用,當然是有選擇地用。治婦科病我基本上就是用《醫宗金鑒?婦科心
法要訣》和《傅青主女科》的方,治兒科病我基本上就用《醫宗金鑒?幼科心法要訣》的
方。

曾經有一本幼科專著叫《幼科鐵鏡》,我讀過,我個人覺得不怎麼樣。還有一本書是陳
自明的《婦人大全良方》,這本書過於複雜,把婦科複雜化了。

我經常說我們中醫學本來就夠複雜的了,我們現在有不少的中醫,甚至於號稱中醫學家
,他把中醫學人為地複雜化。難道還嫌它複雜不夠嗎?把它人為地搞複雜了,我們的後
人還怎麼來學啊!一看到就怕它,一看到就住後退縮,進一步退三步,他還怎麼學?這
人為的複雜給後人帶來的弊病,只能給中醫學術帶來摧殘作用。

有幸再遇良師:在讀書中昇華醫術水平

我的第一位老師教我通讀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到1961年,我又拜第二位老師
了,他是陳文和老師,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院畢業的,他是在國內學中醫,然後到日本去
深造。

陳老師發現我讀書讀得好,但有明顯的缺陷,第一,沒學過溫病學;第二,沒讀《內經
》。溫病學和《內經》講些什麼東西,我確實都不知道。我後來見到我第一位老師胡老
師時,我就問他為什麼不教我讀《內經》?他說:「你那麼小,讀什麼《內經》,那是
你讀的啊?到時候你自然就可以讀。」我問他要到什麼時候?「當幾年醫生以後,到20
多歲時再讀吧」,這是胡老師跟我講的,他叫我到二三十歲再讀《內經》。

在陳老師那裡,他就教我讀《內經知要》,其實我原來真正的《內經》功底就是《內經
知要》,溫病功底就是《溫病條辨》。《溫病條辨》拿到手以後,我的感覺就不一樣,
這都是我原先不知道的。所以我就在《溫病條辨》上下了功夫。我對《溫病條辨》是讀
得很熟的。我們學校的溫病教研室主任謝鳳英教授,她的溫病學水平是很不錯的,一次
偶然的機會她發現了我對溫病也很熟,她說:「你怎麼對《溫病條辨》那麼熟啊?」我
開玩笑說:「難道就只允許你一個人熟啊!」

現在我就可以告訴大家了,我治病用的方來自哪些地方。開始不是講了兩本方劑學嗎,
這是基礎,然後是《傷寒》方,《金匱》方,《醫宗金鑒》方,程鐘齡的方,傅青主的
方,然後就是溫病方,就這麼多方,就來自這些地方。當然,以後還有一些雜家的方,
比如張景岳的方,喻嘉言的方,李中梓的方,還有《審視瑤函》的方,那是個別現象,
包括《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的方,那都是個別的方,不是全面的,上面講到的那些
方才是全面的方。

跟陳老師重點就讀了《溫病條辨》和《內經知要》,陳老師告訴我一個重要的道理:要
想當一個好醫生,必須大量讀方劑。他有個手抄本,有2000多首方,當時他要我抄下來
,我那時因為記性好得很,全記得,就沒抄。那時又沒有複印機,否則的話就複印下來
了,真可惜啊!

自從跟陳老師學了溫病學後,回去當醫生就大不一樣了。當時我們那裡乙腦、流腦流行
,我治好幾個危重病例,在石門縣西北地區的醫名就打開了,所以我出名是在1963年以
後,是因為治乙腦、流腦。

本文摘自熊繼柏著《一名真正的名中醫——熊繼柏中醫真諦訪談錄》,中國中醫藥出版
社,2013年。由騰訊道學整理發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ckl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