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歸台灣:這裡有真正的中醫
9b2deee393
《張大千歸台灣:這裡有真正的中醫》
我最近整理資料看到這篇,有點疑問,張大千看那個中醫師?這麼厲害,我怎麼從來沒看過相關資料?
後來一想,可能嗎?大人物難免講些應酬場面話,尤其是畫家大師是需要高官人情相哄抬的,
後來又找到下面一篇,這應該合乎常理,比較接近真相了。


無言!

洛克中醫 呂崇金
-------------------------------------------------------------
張大千歸台灣:這裡有真正的中醫

畫壇大師張大千於 1949 年底離開大陸,漂泊海外將近 30年,1978 年 3 月回台灣定居,修建了摩耶精舍,安度晚年。促使他作出此舉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裡有真正的中醫」。大千晚年患有糖尿病、膽結石、皮膚病、白內障等多種老年病,尤其是困擾多年的眼疾令他十分苦惱。他曾對朋友吐露晚年定居台灣的原因:「人老了,終要落葉歸根,台灣也是中國土地的一部分。

在外國人生地疏,習慣不同,很不方便。台灣有很多老朋友,而且方便治療眼病和其他疾病。這裡有真正的中醫,藥也齊全。」據他的朋友說,「大千從來就相信中醫。」




-----------------------------------------------------------------------------
第二篇的說法:

張大千為何選擇去台灣而不留在大陸



張大千為什麼要在成都解放前夕離蓉赴台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請教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長期在張大千身邊學畫的劉力上。劉力上告訴我說,大千先生在政治上是一個無黨派人士,他無求於國民黨,只是與國民黨的一些上層人物於右任、張群、羅家倫有些往來,也僅止於藝術交往。因此不能把他的離鄉赴台,看作是投奔國民黨。至於他對共產黨,去國前既無恩怨,也無往來。不過,1949 年初,大千先生在香港曾應何香凝之求,為共產黨領袖毛澤東畫了一幅荷花,並題了「潤之先生」的上款。如果說大千先生當時對共產黨已有不滿情緒,怕是不會題款相贈的。


新中國成立後,中共高層領導曾多次過問張大千的回歸問題。據張大千的好友謝稚柳告訴我說,1950 年代初,陳 (毅 )老總問過他,中國畫家誰畫得好? 他說當然是張大千。陳毅又問,張大千現在何處?謝稚柳答在海外。陳老總讓謝稚柳寫信勸他回來。又據葉淺予回憶,周總理也多次過問張大千,一次是讓他和徐悲鴻聯名寫信勸張大千回國,一次是張大千的家屬楊宛君捐贈了張大千的一批敦煌壁畫臨摹稿,周恩來獲悉後,親自指示文化部頒發 4 萬元獎金,並過問獎金的分配,要留 2 萬元給大千先生回來後用。除此之外,周總理還指示有關部門,擇機動員張大千回國。


謝家孝在《張大千的世界》中,記載了 1956 年中國商業代表團團長與張大千在酒宴上的一段對話。


團長:「上海一別,不知近況如何?」


張大千: 「國破家亡,亡命天涯,哪有什麼好日子好過啊,欠了一身債!」 團長:「欠了多少債?」


張大千:「不多,二三十萬美金!」


團長:「人民政府可以代你還債,只要你肯答應回去。」


張大千: 「我張大千一生,自己的債自己了。想當年在敦煌,我也欠了幾百條金子的債,人家說我發掘藝術有功,可以申請政府補助。我都不肯,我不管你說的是啥子政府。政府的錢是國家的,怎好拿國家的錢給私人還債? 」


幾巡茅台之後,賓主都已醉醺醺, 主人站起來說: 「張先生,你究竟站在哪一邊,今天最好表明態度。」


張大千一拍桌子,站起來說: 「我張大千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向來站在哪一邊,就站在哪一邊。」


1981 年,謝稚柳在香港答記者問時,談到了張大千回內地的問題,他的看法是: 「我也希望他回去,但我決不勸他回去。原因有二: 第一,張大千自由散漫,愛花錢,在國內,沒有這樣的條件。第二,張大千自由主義很強烈。要是讓他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美協理事等職,經常要開會,肯定吃不消。張大千這人,只適宜寫畫,不適宜開會,他不擅說話,更不擅作大報告。」謝稚柳是大千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至交好友,對他的個性脾氣自然瞭如指掌,這兩點是從他的生活作風和個性上,道出了他不願回歸的原因。除了謝稚柳說的兩點原因外,還有兩條是張大千不願歸來的重要原因: 一是經濟方面,二是政治方面。經濟方面,新中國成立初期,困難重重,百廢待興。公私合營前,除少數私方人員外,絕大部分人員先實行供給制,後是低薪。衣食住行外,所剩無幾。很少有人會用錢來收藏字畫,藝術市場十分蕭條,既無國內市場,更無海外市場,中國畫沒有出路,絕大多數中國畫家改畫連環畫、年畫或廣告設計,有的從事美術教育,只有極少數畫家 (如齊白石 )還能堅持賣畫為生,但價格甚低。當年齊白石一幅畫,只有幾十元,還不太好賣……對張大千來說,有沒有藝術市場 (即賣畫環境 )是他安身立命的重要問題,這是張大千不願回國在經濟方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張大千的家是一個大家庭,這個大家庭中有不少人需要他照料接濟,諸如他的二嫂、三哥三嫂、四哥及兩房夫人,都是年逾花甲或沒有收入的老人 (還不包括子侄輩中的困難戶 ),據瞭解,張大千在海外站穩腳跟後,每月按時給三哥三嫂一房寄的生活費是一百港幣 (上世紀約合人民幣四五十元 ),這在五六十年代中小城市,相當於四五個人的生活費;如果張大千回國,沒有賣畫的環境,不要說幫助這些親友了,恐怕連他自己一大家妻兒的生活也難以維持了。


從政治上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政治運動不斷,「土改」「肅反」「三反五反」「整風反右」「反右傾」「社教」,一直到「文化大革命」。這些政治運動,張大千雖然不明究竟,但是他有一些親友、畫界朋友在運動中受到了各種傷害。通過香港新聞媒介和親友書信傳遞,使他對共產黨的政治運動有些害怕。


說張大千一點兒也不想回來看看,看看故鄉的親人,看看老朋友,那是有點不近情理的。


摘自: 《南方週末》 2009.3 作者: 包立民 (本文來源:南方網作者: 南方週末 - 包立民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ckl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