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醫師承要潛心侍診方得真諦 [轉載]

2013年06月20日

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6月8日是全國名老中醫李壽山去世後的「頭七」,作為最小的弟子,遼寧錦州的青
年中醫師張雷仍處在對老師的哀悼和思念中。當年,他大學畢業,認為要成為一個好中
醫,僅靠學校所學遠遠不夠,必須拜名師,跟隨臨床侍診,才能在醫術上快速提高。於
是他下北京、赴大連,先後跟隨郭志強、李壽山等名醫學習。「跟師名醫,不僅能提高
醫術,更能學到中醫大家的醫德醫風。」

  同日,距錦州四百多公裏的北京,國醫大師顏正華、陸廣莘、李濟仁、張學文,首
都國醫名師金世元與十多位全國名老中醫聚首北京仁醫堂中醫會館,就名老中醫學術思
想與臨床經驗的傳承問題正討論得熱火朝天。

  問題:傳承不夠,或沽名釣譽

  「有學生跟師三年,就敢稱傳承了老師學術思想」

  近年來,隨著多位國醫大師、名老中醫的相繼離世,業界普遍感慨,中醫大家越來
越少,甚至有人擔憂,中醫後繼乏人,會出現斷代。有專家分析認為,現今難出中醫大
家,根本原因在於傳承不夠。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直言,「前些年比較重視創新,承擔
國家各級項目,創新工作做了不少,但現在越來越感覺到傳承工作的急迫性。」北京中
醫藥大學國際學院院長傅延齡等多位專家都十分認同,「我們之前確實傳承不夠,其實
好的繼承就是創新。」

  金世元深有感觸,在中醫藥師承工作中,中藥指導老師太少,造成高質量中藥人員
非常缺乏,高等院校培養的中藥人員知識不全面,尤其中藥炮製和中藥調劑方面欠缺。
「有的調劑人員,甭說調劑處方給藥,連藥都不認識。」

  一方面是重視不夠,另一方面是跟師的學生沽名釣譽,不能踏踏實實傳承老師學術
思想和臨床經驗。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教授田德祿曾拜師董建華門下,並為其帶
博士生,他痛批,「有的學生跟師三年,每禮拜只去兩次,就敢出董老學術思想、臨床
醫集的書了。我1963年畢業,跟隨老師抄方二三十年,都不敢說把老師的學術思想全部
學到了。」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李祖珍教授稱,有的學生總共跟師僅十天半個月,
就到處說是某某名醫的弟子,這種用老師名氣給自己「貼金」的做法

對策:重視傳承,傳醫術醫德

  「不是論文寫得好就可以,必須老先生點頭認可」

  師承教育是千百年來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也是傳承中醫藥學術思想、經驗
和技術專長的有效方式。

  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近年來加大了對中醫師承教育的重視,全國
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已經開展了五批,日前又發文要求進一步落實傳統醫學
師承人員的醫師資格考核考試工作;此外,除以前的名老中醫工作室外,最近又建立了
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該局副局長李大寧在會上表示,通過多種舉措,「使名老中
醫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得到進一步的繼承。」

  各地也紛紛響應,推出相關政策以支援中醫傳承工作。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副局長屠
志濤介紹說,該局自2007年啟動「薪火傳承3+3工程」以來,已建立名老中醫3+3工作室
(站)108個,形成了由首都國醫名師、「3+3」工作站站長、中青年名中醫組成的人才
梯隊。「這還遠遠不到位。」屠志濤認為,中醫傳承工作要做的還很多。

  相應的機制和支援政策有了,中醫傳承工作到底要傳承什麼?作為指導老師,與會
的名老中醫一致認為,不僅要傳承名醫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還要傳承醫德。

  中國中醫科學院2007年啟動了著名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博士後研究工作。張伯
禮表示,要求博士後學到老師學術思想的真諦,即對疾病理法方藥的認識係統,要把老
中醫的治療經驗、治療方案、用藥的精華真正傳承下來。「不是論文寫得好就可以,必
須由老先生點頭認可傳承其精華才行。」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聶惠民是該校首屆畢業生,她教育弟子,要繼承為先,弘揚為
續,創新為貴。她認為,只有繼承好了才能弘揚,如果有創新則可貴。而傳承方面,既
要傳承仲景學術,也要弘揚仲景精神,也即醫術醫德並重。

  本文開頭提到的青年中醫張雷在跟師過程中,除學到李壽山的學術經驗外,更對李
老的高尚醫德由衷敬佩。對每一位就醫的患者,李老總是親自接診,認真細緻地診治。
有段時間,張雷在診療中屢屢受挫,李老送給他兩句話:「醫療水平有高低,盡到責任
心無愧。」這讓張雷時刻記住,對每位患者都要盡心竭力診治。

方法:勤奮踏實,傳承精華

  「不斷跟師抄方,抄著抄著就有了老師的思想」

  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對張錫純、施今墨、任應秋等112位近現代名中醫的成才因素進
行分析發現,這些名醫都善於治學,勤於實踐。他們熟諳經典、旁及各家,能學以致用
、並在臨證精勤不倦。而這些正是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傳承方法,「除了勤
奮踏實,沒有捷徑。」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姜良鐸教授深有體會,他工作四十多年,曾跟師張學文
大師和董建華院士。「我認為跟師要做好兩點:一是抄方,必須老老實實、不折不扣、
長時間跟著老師抄方,要下大功夫。不抄方絕做不到繼承,要抄到自己有感覺之時才可
以。二是案例教學,要一個病人一個病人學,一個症一個症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學到
老師的學術經驗。這是中醫傳承的不二法門。」

  李祖珍是「西學中」,畢業到北京中醫醫院工作後,一直跟隨關幼波等諸多名家學
習,每天勤勤懇懇跟隨老師抄方,「直到來一個病人,會以老師的思想來遣方用藥。」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花寶金是第一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
培養對象。該項目旨在通過組織學員「讀經典,做臨床,跟名師」,探索中醫藥人才培
養規律,進一步加強中醫臨床人才隊伍建設。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花寶金認為,跟師
學習方法很重要,而抄方是傳承老師學術經驗最有效的方法。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王慶國師從劉渡舟,他認為,中醫師承,首先是師生互選,
帶徒不在多而在精;二是真正跟師就得抄方,「病人一來就知道老師要開什麼方」;三
是誠心拜師要有儀式;四是傳承老師的學術,要注重流派傳承,培養新的名醫。

  張雷是中醫師承的受益者,儘管只有35歲,但在錦州當地已頗有名氣,年診治量達
1萬多人次。日前,澳門特區前特首何厚鏵的妹妹在錦州生病,當地政府請張雷為其治療
後痊癒。「跟師學習,一定要勤奮。老師臨終前,把我托付給二師兄白長川,讓他繼續
帶我。我一定會加倍努力,爭取多傳承到老師的學術經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ckl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