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談十棗湯丸運用的竅門(轉文)


      十棗湯丸為逐水的峻劑,一般人都不敢輕易使用,因為用不得法,不僅不能達到逐
水的目的  而且往往會發生事故。所以,對這類藥劑的使用方法,不可不認真講求。

       先師李圃孫先生最擅長使用此方,不發生任何事故,這是我縣老輩醫生都知道
的事實。他掌握的方法沒有別巧就是服藥前必須空腹等瀉了數次以後,才可稍
進糜粥。所以他用此藥時,必先誡患者前一天晚上不要吃飯,睡到雞鳴以後,將藥
服下。不久腹內即會咕嚕作響,上下轉動,然後大瀉,瀉後肚腹即感寬舒。不久腹
內又會咕嚕作響,如此瀉了三四次以後,水即逐漸減少,腹內亦感平和,才可以逐
漸呷些糜粥。在將瀉未瀉之間,切不可吃東西,這時,腹內除稍有輕度壓痛以外,
不會有任何難受感覺。而且採用這樣的服法,劑量比較一般所用的要少(七八分藥
末就可以起作用),而作用則比一般的用法來的更準確。這是先師一生得心應手的
妙法,古今醫書都沒有談到。

        我經先師指授以後,通過數十年的經驗體會,更認識到他掌握的原則是十分正
確的。原因是甘遂、大戟、芫花等逐水之劑,與其他瀉下藥作用截然不同。其他瀉
下藥如大黃、芒硝,巴豆等,只是加速胃腸的排泄作用,把胃腸中的糟粕垢穢推蕩
出去,以對飲食沒有嚴格的禁忌。但逐水之劑,特別如甘遂等,雖同為瀉下,然
與正常的胃腸作用方向是相反的。因為正常的胃腸作用是將腸胃內的東西消化為液
體,吸收至腸胃以外,營養身體。《靈樞》所說的“濟泌別汁,以奉生身”,即是此
意。制甘遂等逐水之劑,則是將軀殼以內、腸胃以外的水液吸收到腸胃內來,到了
一定的容量,則或上或下的從吐瀉排出。這與正常的胃腸作用方向恰恰是相反。所
以,使用這種藥,必須把握腸胃空虛的時候服下,讓它把水液吸收到腸胃內排泄出
去,排泄一次,藥性就減弱一次,逐漸自然會停止,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假使患者
進食不久就服藥,或者服藥不久就進食,這時腸胃中一方面要進行正常的消化作
用,把消化的液吸收,向腸外輸出;一方面又為藥力所催促,要把腸胃外的水液吸
收進來,向下排泄,這樣一來一往,自相矛盾,好像在腸內進行拉鋸戰一樣,因此
患者感覺揮霍撩亂,異常難受,輕引起大吐,重則導致死亡。所以,一般醫家感覺
十棗丸湯難用,就是這個緣故。其他的瀉水藥如牽牛子、澤漆、續隨子、商陸等也
是一樣,都是要掌握空腹服藥方法,才為穩當。
(江西中醫學院--傅再希)


洛克的話:

這篇文章取自「杏林薪傳」此書,但本文應該也是作者由別處引用而來,
本來想偷懶找一下google,可以找不到,這麼有用的文章,不看可惜,
只好自己打字,文中提到十棗湯及一般瀉水藥服法,
很有參考價值,提供各位參考。
不過我還是要再三強調,十棗湯這類藥有一定毒性,使用必須相當謹慎



洛克中醫研究站
呂崇金  洛克醫師 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ckl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