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福州鼓山湧泉寺喝水岩秘藏觀音方



這是從網路上找到的資料
福州鼓山涌泉寺喝水岩秘藏觀音方


鼓山湧泉寺,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是千年古剎,曾是中國禪宗的重要道場之一。湧泉寺
最初名「國師館」,後因寺前有羅漢泉,泉水湧出地面,於後梁乾化五年(915年)改稱
為「鼓山白雲峰湧泉禪院」。明永樂五年(1407年),正式改名為「湧泉寺


明清以來,住持湧泉寺的名僧輩出,先有永覺、為霖(道霈),後有古月、妙蓮;近代有
虛雲、圓瑛諸名僧大德。1929年,虛雲和尚住持湧泉寺,他率領僧眾,講經傳戒、整頓
寺規、創辦戒律學院,恢復禪堂規制,修建頹廢殿宇,整頓經版文物,勳勞卓著。


福建省福州市東南部的鼓山,海拔925米,以山巔有巨石如鼓,每逢風雨大作,顛簸激盪
有聲而得名。位於山腰海拔455米處的湧泉寺,前臨香爐峰,背枕白雲峰,風景秀美。為
福州五大禪寺之首。據清代黃任《鼓山志》記載,湧泉寺「其先為潭」。

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填潭建寺。因寺前曾有一壑泉水如湧,故名湧泉寺。宋鹹平二
年(999),真宗賜額「鼓山白峰湧泉禪院」。明永樂五年(1407),成祖賜名「湧泉寺



首先,湧泉寺建築構思獨特,整個寺院依山領傍勢,建在山峰的頜處,堪輿行家稱為「
燕窩穴」,使得寺院藏而不露,所以,遊人無論是步行、乘車,還是坐纜車,都看不到
寺院,即使進了山門,仍見不到規模宏大的湧泉寺,素有「進山不見寺,入寺不見山」
之說。湧泉寺有「三寶」(陶塔、雕版、血經)、「三鐵」(鐵樹、鐵鍋、鐵絲木),
價值連城。陶塔是指湧泉寺前兩側的一對陶瓷千佛塔,此塔燒制於宋元豐五年(1082)
,立於東者名「莊嚴劫千佛寶塔」,立於西者名「賢劫千佛寶塔」。通高8.3米,座徑
1.2米,木構八角九層樓閣形式,現東塔有佛像1092尊,西塔有佛像1122尊。懸掛陶制塔
鈴72枚。這兩座陶塔國內罕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湧泉寺的一大寶。寺內藏經閣
,保存明以來佛經雕版萬塊,成為湧泉寺的第二大寶。

藏經閣記憶體有明版《南藏》、《北藏》、清版《龍藏》等,計 20346 冊。還有用「
貝多羅」樹葉製成的巴利文南傳佛經七種和歷代高僧大德刺血書寫的經書 657 冊,此
為湧泉寺的第三寶。湧泉三鐵是寺裡的又一特色。一是大雄寶殿內三聖像前安放著一張
鐵絲木供桌,據說遇火不燃,入水不濡,遇陰則潮;二是方丈室前有三株千年鐵樹,兩
雌一雄,靈氣獨鍾,雌樹黃花如絨球,雄樹花型似絨塔;別處鐵樹罕見開花,唯這三株
年年開花,真是奇觀,遊人可飽眼福。三是寺僧齋堂香積廚中,有一口大鐵鍋,口徑達
1.67 米,深 0.80 米,煮一次飯需放 5 包大米,1 噸水,可供千人食用,是世上罕見
的「大鍋飯」,飯熟後,鍋底沉結一層鍋粑,酥香可口,是湧泉寺的特產之一。

出寺東行,過放生池、迴龍閣,再拾級穿過密林幽徑即達靈源洞。靈源洞為兩峰夾峙之
深澗,深達 6 米—— 7 米。此處山石疊嶂,古樹蔽日,苔痕斑駁,山石上到處是奪目
的摩崖題刻,堪稱碑林。其中以宋蔡襄、李綱、趙汝愚、朱熹、張元斡,明謝造制,與
近現代太虛法師、郭沫若等人的摩崖題刻最為著名。在「蹴鰲橋」下有相傳朱熹所書的
「壽」字,高達 4 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古代石刻。這些題刻,薈集篆、隸、草等書法
精華,是研究鼓山歷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另有宋嘉祐辛丑年(1061)施無長題的
「喝水巖」 3 個楷書大字,更引人注目。
據說開山祖師神晏在此唸經,因惱於澗中流水之喧嘩,於是大喝一聲令溪水改道,所以
稱「喝水巖」。


以上引用下列介紹:
http://www.fjnet.com/msgc/nr/200812/t20081229_98822.htm




洛克中醫研究站
呂崇金  洛克醫師 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ckl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