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



 
我有一位朋友是湖南老鄉,出門身上一定帶一小袋辣椒末,每一餐總是抓一點灑在菜飯
裡,很滿足的享受著,我也放了一點在碗內,辣得我眼淚鼻水不停,每一道菜都只有一
個味道,就是辣!另一位朋友更絕,總是帶著一小罐鎮江醋,也是每一道菜都淋上一些
,都說好吃,我當然也如法泡製一番,但每道菜也都只有一個味兒,醋酸!

吃不得辣的人總是無法免俗問嗜辣如命的人相同問題:「你怎麼能吃那麼辣?什麼時候
學會吃辣椒的?」我一邊擤著鼻子,好奇問這位湖南朋友。他眨眨眼,毫不思索就說:
「我們湖南人,在媽媽的肚子裡就開始學吃辣了!」這個回答看似平常,也有點玩笑味
兒,卻充滿了科學的意含。難道一般我們認為在後天社會化過程中才可能學到的文化習
性,竟然可以在媽媽子宮內就養成了嗎?

我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也一直放在心裡。很巧的,不久以前,接到國際心理科學
學會的預告,將在今年5月舉辦的年會上,邀請一位非常優秀的生物心理學家孟妮拉(
JulieMennella)博士擔任主題演講者,孟妮拉10年來做的一系列研究,就證實了奶水文
化傳遞機制。

孟妮拉在10幾年前芝加哥大學的博士論文就以非常嚴謹的動物實驗,證實了哺乳類雌性
動物的羊水若滲有某些特定的口味,出生後的小動物便會產生趨向那個特定口味的偏食
行為。她進一步的實驗又證實了同樣的偏食行為,也會透過吸取雌性動物的奶水而建立
起來。接著,她再以人類為實驗對像,也證實了小嬰兒不但從媽媽的哺乳行為中,吸取
了維護生命的奶水,更從奶水中傳承了媽媽的飲食偏好!這個結果很有意義,因為文化
的接續確是母子相連,讓人體會到生命演化的規律是如此的美妙!所以這篇論文一發表
,就得到美國國家研究服務獎(National Research Service Award),而因為這個研究
結果,也啟動了一系列和飲食習慣及食物成癮的前瞻性研究,對嬰兒食品產業產生了深
遠的影響。

引用
奶水裡的飲食文化      曾志朗 科學人2010年第97期3月號







門診上有小朋友被媽媽押著來看過敏性鼻炎,
看完診後,交代一天吃三次,
小朋友眉頭深鎖,媽媽立刻揪心,
開口問說「有膠囊嗎?」
小朋友沒吃過中藥,不知道敢不敢吃?


中藥不像藥錠膠囊,中藥是有味道的,
所以有些人很樂意平常就吃些藥膳補身,
有些人一聞到中藥味道就想吐,
這可以解釋一家人如果吃中藥,
小朋友多半不會排斥。

為什麼大陸上火神派,附子用量這麼大,
多少跟當地四川人飲食習慣也有關,


已故四川籍名醫何紹奇先生曾回憶說,
(四川)江油為附子之鄉,至今街上還設店賣附子,
1包1公斤,色如冰糖,謂是上品,用以餽贈親友。
我小時候身體弱,尿床,每到冬至,幾乎家家戶戶都用附子燉狗肉,
這時,父親就帶我去他朋友家喝狗肉附子湯。
在我印象裡,附子的味道和土豆差不多,久煮之後,
嚼著面面的,大概一碗4-5片,約1兩左右。

這些是閱讀醫案需要留意的地方。

PS:這裡的土豆是馬鈴薯,不是花生。






洛克中醫研究站
呂崇金  洛克醫師 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ckl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