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傷寒三大家之特色
上海中醫藥雜誌 1992年第12期 沈敏南

摘要:清代柯琴以錯簡說、辨證論治研究傷寒,以六經統方證、辨證論治編注
傷寒,以臟腑、經絡學說解析六經。張志聰以尊經理論研究傷寒,以尊經思想編注傷寒
,用氣化學說析六經。吳謙以博采眾長、又抒己見研究傷寒,用多種方法編注傷寒,以
表裡析三陽經、以寒熱析三陰經。


清代傷寒學承明代之爭鳴出現了登峰盛況,他們以獨特的理論風格,豐富的臨證經驗,
研究、發展了傷寒學,其中傑出代表當推柯琴《傷寒來蘇集》、張志聰《傷寒論集注》
、吳謙《醫宗金鑒·訂正傷寒論注》。現析其特色,以求正於同道。

柯琴的《傷寒來蘇集》成書於 1669 ── 1674 年。柯氏認為王叔和整理《傷寒論》,
才能使仲景《傷寒論》流傳至今,雖然有些內容參入己見,但也保存仲景一些原意。又
提出錯簡之說的方有執《傷寒論條辨》、喻昌《尚論篇》,以風傷衛、寒傷營、風寒兩
傷營衛整理,牽強附會頗多。柯氏以《傷寒論》有太陽證、桂枝證、柴胡湯證等詞推測
,六經辨證、方劑辨證是仲景心法。柯氏曰:「以症(證)名篇,而以論次第之,雖非
仲景編次,或不失仲景心法耳。」 [1] 因此,柯氏是從錯簡出發,以辨證論治立論來
研究傷寒的。

張志聰的《傷寒論集注》成書於 1683 年,張氏認為王叔和整理《傷寒論》確能按照仲
景原意,故後世仍可從王氏整理的《傷寒論》窺得仲景之真旨。這種觀點被後世稱為尊
經學說。雖然明末張遂辰也曾提到這種觀點,但未能完全、明確揭示。張志聰師事於張
遂辰,對張氏之說加以發展,才使這種學說趨於完善。張氏認為《傷寒論》 398 條(
條文按成都中醫學院編《傷寒論講義》 1964 年版,下文同)沒有錯簡,而且前後銜接
緊湊,毫無隙漏,經匯節分章之後,甚顯妥貼。曰:「知一章各有其源,六經各有其本
,片言必有其歸,隻字必體其蘊。」 [2] 因此,張氏是以尊經理論為核心來研究傷寒
的。

吳謙的《醫宗金鑒·訂正傷寒論注》成書於 1742 年。吳氏認為《傷寒論》乃是千載遺
書,幾遭散失,復經整理而成,所以錯誤、缺漏難免。又認為《傷寒論》能不引古經一
語,發明《內經》奧旨,發展到理法方藥具備的境地,可謂「啟萬世之法程,誠醫門之
聖書」,所以能引起歷代醫家的研究,但難免有魚目混珠之弊。因此,吳氏主張博采眾
長,又抒己見的研究法。曰:「博集諸家註釋,采其精粹,正其錯訛,刪其駁雜,補其
闕漏,發其餘蘊。」 [3] H

《傷寒來蘇集》六經統方證編次。柯氏認為王叔和整理《傷寒論》按六經編次,各經之
中主要包含以方為單位的證候。只有將這些方證有機編次,才能在最大範圍內體現辨證
論治之精華。為此,《傷寒來蘇集·傷寒論注》是以六經統方證編次。如太陽經,除傷
寒總論,太陽脈證兩章作為概論外,其他均以方證彙編——桂枝湯、桂枝湯服法、桂枝
湯方禁共 20 條,桂枝湯類方 19 條,麻黃湯、麻黃湯方禁 15 條,麻黃湯類方 11 條
,葛根湯及類方 4 條,大小青龍湯 5 條,五苓散 11 條,十棗湯 1 條,陷胸湯 11
條,瀉心湯 10 條,抵當湯 6 條,分別匯成篇章;把火逆諸證 12 條,痙濕暑 16 條
,亦各編成章。其他五經亦按以經統方證法進行編次。柯氏以辨證論治為準則進行註疏
,如適當修改條文,《傷寒來蘇集》拆開條文有 24 條,兩條合併有 20 條,刪其繁蕪
有 24 條,補其缺漏有 26 條,錯而改之有 44 條,增加新條文有 43 條。例如 45 條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脈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
脈浮,故知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柯氏把該條「而反下之」以下十五字刪
除,認為是後人注文混入條文,如此刪蕪,更能顯示其辨證精華。《傷寒來蘇集》的註
釋務求體現辨證心法。如 64 條「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
枝甘草湯主之。」柯氏注曰:「汗多則心液虛,心氣餒故悸,叉手自冒,則外有所衛,
得按則內有所憑,則望之而知其虛矣。桂枝為君,獨任甘草為佐……甘溫相得,氣血和
而悸自平。」 [4] 這是從證候、方劑來揭示辨證心法。這種辨證註疏法已成後世傷寒
學之主流。

《傷寒論集注》尊經編次。張氏認為六經病證篇是《傷寒論》的主要內容,而平脈、辨
脈、霍亂、陰陽易勞復、□濕喝、汗吐下後諸篇與六經病證的學術思想雖一脈相承,但
僅作論證、補充之用。所以把六經病證篇放在前,其他篇章放在後,篇章內未增減隻字
,未移動只句。張氏為了有效地體現尊經思想,他採用了前後條文相參註疏法。如 107
條是柴胡湯證誤用丸藥下後,仍用和解法治之;108 條誤治後的下利證,仍用下法治之
。張氏注曰:「上條(107 條)論逆於中土的病氣欲出,宜先外解;此(108 條)言過
在陽明而入於胃土,宜但從下解。」 [5] 如此註釋既可證實仲景前後條文銜接的嚴密
性,又可證明張氏尊經思想的正確性。他又採用總結註疏法,如 84 條至 91 條,張氏
除逐條註釋外,還總結註釋曰:「愚按自此以下,凡八節皆言汗後變證,以示不可輕汗
之意。」 [6] 如此尊經編注法對後世有一定影響,劉渡舟《傷寒挈要》宗此說。

《醫宗金鑒·訂正傷寒論注》用多種方法編次。一、六經:吳氏認為《傷寒論》雖按六
經匯論,但嫌雜亂,故對《傷寒論》六經編次作了必要的調整。如少陽經為半表半里病
機,故把 98 條小柴胡湯證、99 條辨析小柴胡湯機理移至少陽病篇。二、三綱:吳氏
認為太陽經為疾病初期,病因辨證起著主導作用,故把太陽經分為風傷衛為上篇,寒傷
營為中篇,風寒兩傷營衛為下篇。三、疾病:《傷寒論》中除記載傷寒外,還夾雜其他
疾病,僅作對比而已。吳氏特立「痙濕喝脈證並治篇」、「溫病脈證並治篇」。《醫宗
金鑒·訂正傷寒論注》還採用兩種方法註疏,即「集」、「注」,「集」采先賢註釋之
精華,「注」是吳氏獨特之見解。如 62 條「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葯
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吳氏引成無己曰:「表邪盛則身疼,血虛亦身
疼。其脈浮緊者邪盛也,脈沉遲者血虛也。盛者損之則安,虛者益之則愈。」 [7] 吳
氏自註:「發汗後,身雖疼痛,脈見沉遲,是榮衛虛寒,故宜桂枝新加湯以溫補其榮衛
也。」 [8] 成氏類比證候、吳氏方證相參註疏同載一書,有相得益彰之妙。這種博采
抒己註疏法,對後世影響較大。吳考槃《百大名家合注傷寒論》宗此法。 ?

《傷寒來蘇集》以臟腑、經絡學說解析六經。如太陰經之提綱為該經的實質所在,對
273 條「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中結鞭
」,柯氏注曰:「脾為濕土,故傷於濕,脾先受之,然寒濕傷人,入於陰經,不能動髒
,則還於府,府者胃也,太陰脈布胃中,又發於胃,胃中寒濕,故食不內而吐利交作也
。太陰脈從足入腹,寒氣時上,故腹時自痛。」 [9] 這是從脾臟、胃府、足太陰經的
角度分析太陰經之實質,甚為全面。

《傷寒論集注》以氣化學說解析六經。他以「學者當於大論中五運六氣求之,傷寒大義
思過半」 [10] 出發,用開閤樞、標本中氣,升降的內容辨析。開閤樞是氣化學說的主
要組成部分,張氏用此言六經之生理功能。太陽經主開,陽明經主閤,少陽經主樞,太
陰經主開,少陰經主樞,厥陰經主閤。六經病變是開閤樞功能失常而成。如治少陽經病
的小柴胡湯是以恢復少陽陽樞之功能。標本中氣是以陰陽六氣理論,說明了人與天地、
形氣相應的一種規律。張氏用此言六經的性質,如陽明經,《素問·六微旨大論》曰「
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故陽明經不從標本,從乎中氣燥也。張氏還用氣化
升降學說解釋六經之間的關係,如三陽經,太陽象天而主升,陽明屬地而主閤;太陽經
氣施布,陽明經氣蒸騰,全賴於少陽經的升降作用。如此解析,既發展《內經》氣化學
說,又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值得後世傚法。

《醫宗金鑒·訂正傷寒論注》的三陽經以表裡立論、三陰經以寒熱立論解析六經實質。
吳氏認為太陽經主表,為人體之藩籬,統營衛之病。陽明經主裡,可分經腑兩類:經證
病變於胃,外候於肌肉;腑證病變於胃腸,因其傳變不同,可分胃家實、脾約、大便難
。少陽經主半表半里,半表者為在外之太陽經也,半里者,實為陽明,虛為太陰。吳氏
又認為三陰經均可分寒熱二證,太陰寒證為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較甚,腹部隱痛之
證;太陰熱證為腹滿大實的桂枝加大黃湯證。少陰寒證為無熱惡寒,嘔吐,下利清谷,
四肢厥逆,精神萎靡,脈沉微之證;少陰熱證為心煩不得眠,口燥咽痛,脈細數之證,
或腹滿疼痛,口燥舌干,熱結旁流之證。厥陰熱證為消渴,心中疼熱,口爛,咽痛,喉
痺,癰膿,便血之證;厥陰寒證為肢厥膚冷,下利,除中,脈微欲絕之證。吳氏因經之
宜,闡發其實質,堪稱獨到。

綜上所述,以上三書各具特色:柯琴的《傷寒來蘇集》是立足辨證,對指導臨床辨證有
很大好處。張志聰的《傷寒論集注》是立足理論,對闡發《傷寒論》的精微有一定貢獻
。吳謙的《醫宗金鑒·訂正傷寒論注》是博采抒己,有百花釀蜜之優。三書均是清代傷
寒學的瑰寶。(浙江省嘉興市王店人民醫院沈敏南(314011)) 

[1]柯琴:傷寒來蘇集·傷寒論注,凡例,第 3 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8 年 5
月版。
[2]張志聰:傷寒論集注,序,第 1 頁,光緒己亥仲冬仿泰西法石印版。
[3]吳謙:醫宗金鑒卷一,第9頁,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
年3月版。
[4]同[1],第24頁。
[5]同[2],卷二,第17頁。
[6]同[2],卷二,第1頁。
[7]同[3],第63頁。
[8]同[3],第63頁。
[9]同[1],第141頁。
[10]同[2],本義,第1頁。





--------------------------------------------------------------------------------

洛克的話:
這篇文章比較專業,提供想研究傷寒論的讀者。


洛克中醫研究站
呂崇金 洛克醫師 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ckl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